周定王九年(公元前598年)年底,郑国突然背弃了与楚国刚刚缔结不足半年的盟约,转而与晋国结盟,重新加入了中原诸侯的联盟体系。按照楚国一贯“不给好脸色看就动武”的性格,楚庄王得知郑国叛盟的消息后,本应立刻派兵讨伐郑国易富配资,这也不是楚国第一次因背盟而出兵了。
然而,这一次楚庄王出人意料地没有马上对郑国动武,而是选择先处理另一件更紧急的重要事务。这究竟是什么比郑国背叛盟约还要紧迫,让楚庄王不得不调整兵力调度、延迟对郑国的军事行动呢?
原来,是楚国的另一重要盟友——陈国,突然爆发了剧烈的内乱,连国君陈灵公也被叛乱者夏徵舒弑杀。面对陈国政局动荡,楚庄王不得不优先出兵讨伐弑君的叛乱分子,以维护楚国在盟友中的威信和联盟的稳定,同时彰显楚国对盟友的强大控制力。因此,尽管心头火起,楚庄王只能暂时压下对郑国的怒火,将对郑国的报复暂时搁置一旁。
不过,一向平淡无奇、在诸侯间声势不大的陈国,为何会突然陷入如此剧烈的内乱?这背后的故事,则颇为复杂,值得细细讲述。
早年,陈国国君陈宣公于周庄王五年(公元前692年)继承了其两位兄长陈厉公和陈庄公的君位,成为陈侯。他曾立长子御寇为太子。后来,陈宣公的宠姬为他生了两个儿子,分别是款和少西。陈宣公极为偏爱公子款,打算废太子御寇,立公子款为新太子。
展开剩余86%御寇感受到父亲宠爱弟弟的迹象,害怕失去太子之位,便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堂兄公子完(陈厉公之子,陈宣公之侄)秘密联络,试图谋划夺回父亲的欢心。但陈宣公获知后,误以为他们图谋不轨,怒不可遏,于周惠王五年(公元前672年)处死了太子御寇。
御寇被杀后,公子完担心被牵连,遂主动放弃陈国公子身份,流亡至齐国。当时齐桓公仍在世,接纳了公子完,不但未加猜疑,反而希望重用他,拟任其为齐国卿士。
然而,公子完自知身份特殊,不敢与齐国贵族同列,推辞高官之职,谦称自己不过是寄人篱下的有罪之臣,能在齐国免于饥饿和劳役,已是恩泽。齐桓公对他的谦逊颇为欣赏,遂任命他为“工正”,主管宫城建筑维护的普通官职。
公子完原姓妫氏(陈国贵族姓氏),但流亡齐国后,为表明与陈国断绝关系,将姓氏改为田(陈与田同音)易富配资,自此称田完,并娶齐国大夫懿仲之女为妻。他及其后代就在齐国扎根繁衍。
田完死后谥号“敬仲”,其“工正”之职由其子田稚(孟夷)、孙子田慜(孟庄)世袭。田氏家族逐渐在齐国壮大。至曾孙田须无(田文子)时,因为治事稳重、智谋出众,得齐后庄公信任,晋封为上大夫,可入朝议政。自此,田氏在齐国朝廷开始稳固地位。
田须无的儿子田无宇(田桓子)娶齐灵公之女,成为齐后庄公与齐景公的姐夫。田无宇继承宗主之位后,升为齐国卿士,并联合鲍、高、栾等权贵家族灭专齐政的庆氏,田氏势力迅速扩展至齐国各地,成为最有权势的卿士家族之一。
田无宇去世后,其子田开(田武子)和田乞(田僖子)先后继承宗主,采取“大斗借、小斗收”等收买民心之策,扩大田氏影响力,吸引外地百姓迁入田氏封地,势力日渐强盛。百姓对田氏的感激远超对王室的敬畏。
齐景公去世后,田乞支持齐景公之子阳生继位(齐悼公),并击败拥护另一皇子晏孺子的强卿国氏和高氏。齐悼公任田乞为齐相,田氏由此专掌国政。
田乞死后,其子田恒(田成子,为避汉文帝讳,汉书称田常)继位为齐相。周敬王三十五年(公元前485年),田恒唆使鲍氏弑杀齐悼公,立悼公之子壬为君(齐简公)。四年后,田恒再次政变,杀齐简公,铲除鲍、晏等敌对卿族,立简公弟公子骜为齐侯(齐平公),自称“太宰”,独揽大权。
田恒继承父亲田僖子“收买民心”的政策,借贷时大斗出,小斗收,并改四进量为五进量易富配资,借时用新制,偿时用旧制。齐国百姓因而感恩戴德,田恒死后更被歌颂:“妪乎采芑,归乎田成子!”
田恒去世后,子田盘(田襄子)继任齐相,继续掌控大权。他安排宗族子弟担任各地守邑大夫,稳固地方权力,同时与三晋(晋国魏赵韩家族)互通使节,结好谋取外援。
至此,田氏在齐国已无对手,齐国名义上的姜姓君主仅是傀儡,国政实由田氏把持。田盘、其子田白(田庄子)、孙田利(田悼子)、田和(太公和)四代接连出任齐相,齐平公、齐宣公、齐康公名为国君,实权均掌握在田氏手中。
田和于周威烈王二十一年(公元前405年)继承兄长田利的齐相之位,同年齐宣公去世,田和立其子贷为齐侯(姜齐末代君主齐康公)。
周威烈王二十二年(公元前404年),三晋联军攻齐,田和作为齐相却故意留守封地,未出兵救援,导致临淄沦陷,齐康公被俘。三晋宗主挟持齐康公到雒邑见周天子,逼迫其“请求”册封三晋诸侯。
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,在大量珍宝贿赂及威胁下,周天子册封三晋宗主魏斯、赵籍、韩虔为诸侯,破天荒首次让卿士受王命成为诸侯。三晋诸侯达成目标后,将齐康公释放回国。
齐康公归国后,田和虽仍奉其为君,却萌生自立为诸侯的念头。周安王十一年(公元前391年),田和以齐康公荒淫无政为由,将其迁居海岛,只留一城为食邑,后亦被收回。田和遂自称“齐侯”,礼仪照诸侯规格,但尚未获天子册封。
周安王十五年(公元前387年),田和自立为齐侯,应邀与魏文侯在浊泽会谈,托魏文侯向周天子转达求封请求,并承诺献贡财宝。魏文侯欣然支持。
翌年,周天子见田和献上丰厚财帛,正式册封其为齐侯,列入王室诸侯名册。田和,即田齐开国君主田齐太公,田完的九世孙。
从周惠王五年(公元前672年)公子完逃离陈国投奔齐桓公,任齐国“工正”起,到周安王十六年(公元前386年)太公和受册封正式成为诸侯,田敬仲(田完)后裔历经二百八十六年、十二代宗主,终于与当年陈国先祖并列,成为东方齐国新的统治阶层。
稍作铺垫讲述了陈国公室别支——公子完(田完)这一支系的传承历程后,继续回归陈国内乱的起因。
陈宣公处死有作乱嫌疑的太子御寇,逼走侄子公子完后,立宠爱儿子公子款为太子。周襄王四年(公元前648年),陈宣公去世,公子款继位,即陈穆公。
依当时制度,陈穆公即位后封赐弟弟公子少西为大夫,赐其株邑(今河南柘城县),后封为司马,协助管理国政。
公子少西生子公孙御叔,成年后在国君与父亲安排下,娶郑国君主郑穆公之女少皿(今用“皿”字代替本字)为妻。公子少西字子夏,其子公孙御叔亦称夏御叔。少皿嫁夏御叔后,称夏姬。夏姬不久为夏御叔生下一子,名夏徵舒。
陈宣公生有陈穆公与公子少西,陈穆公生陈共公,陈共公生陈灵公;公子少西生夏御叔,夏御叔生夏徵舒。故陈灵公与夏徵舒为共曾祖父陈宣公的从堂兄弟,但夏徵舒已另立夏氏,不属陈国公族。
陈灵公于周顷王六年(公元前613年)继任陈侯时,堂叔夏御叔已去世,年幼堂弟夏徵舒尚小,陈灵公为安抚夏氏,命夏徵舒继承夏御叔官职及株邑封地。夏徵舒对国君的关
发布于:天津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